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昌平:充分就业 全民创业 绿色就业 构建“三位一体”就业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5-12-31 15:07 作者:LUPA

来源: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国家创业型城市”品牌内涵,大力推动绿色就业,构建了充分就业、全民创业、绿色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新格局。

       打造“创业昌平”特色品牌

    刘维今年33岁,去年初他和几个合伙人白手起家,办了一家利用数据分析为招聘企业提供猎头服务的公司,了解到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孵化基地优越的扶持条件后,他们在那儿扎了根。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刘维和他的“51猎头”就在网上打出了名号,员工由几个人增加到50多人,办公场地从两间小屋子扩展到500多平米,年收入更是突破百万,创造了高达75% 的利润率。

    目前,像“51猎头”这样的在孵企业,昌平区18个孵化基地数量可不少。从政策、服务等各方面鼎力支持创新创业,如果说孵化基地营造的小环境引来众多企业,那么,昌平区人力社保局集聚各种资源,营造的适合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则更具有吸引力。

    聚集平台支撑创业。目前,昌平区已筑起“立体化”创新载体。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三城”建设加快;大学科技园、北京青年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园区已建成40余个;打造宏福、生命园、乐邦乐成等18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17家……多种创新创业实战平台的搭建,让创业者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在回龙观及周边地区,昌平区人力社保局还引导构建了“创业社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互联网+”为发展方向,还计划开发2-3个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打造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系统。

    在昌平,区级创新创业政策已形成合力,吸引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各类要素加快聚集。政府、协会、金融机构和培训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充实服务力量和培训力量,让昌平创新创业更有生命力

    今年下半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还对昌平青年创业促进网站进行改版,同时试行“昌平就业”微信公众号,打造了更便捷高效的创新创业宣传平台,让“全民创业”理念深入人心。

    2015年,昌平区共扶持449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430人。

       推动更高质量绿色就业

    10月下旬,苹果文化节又如期开幕。南邵营坊昆利果品合作社果园内,红通通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庞大利已准备好迎接来采摘的游客。

    在昌平人力社保局的一次政策宣讲中,合作社社长田昆利了解到,区里鼓励依托合作社成立绿色就业经济实体,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还能享受岗补、社补。于是,田昆利探索“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果农们签了合同、上了社保,每月按时发工资。庞大利就是其中的一位。到今年,与合作社有固定劳动关系的果农已有54人。“在合作社工作,看病、养老都有保障,离家又近,我哪儿还用到别地儿找活儿去。”正在摘叶转果的庞大利干得很有劲头。

    山区面积范围大、属于生态涵养区,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化区域特点为区域优势,加快聚焦都市现代农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等绿色资源,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就业。像庞大利这样,通过绿色岗位实现就业的,昌平区已有7.84万人。

    今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更清晰地构建了“一带三线多点”绿色就业发展格局。发挥山前暖带果品种植业的独特优势,依托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串联起十三陵镇、南口镇、延寿镇的著名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和民俗村落,打造绿色就业示范带;围绕“一花三果”、公益性岗位和田园创业,分类选取好的经济实体典型,鼓励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绿色就业经济实体,积极推广“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绿色创业”三线发展模式,就近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进入企业实现稳定就业;以全区农林牧渔、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重点发展“一花三果”、“居庸四季养生宴”、“栗蘑种植”等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依托北京农业嘉年华、苹果节等大型活动,结合水利建设、平原造林等重点工程,推进绿色就业示范点建设,形成“多点崛起”的绿色就业格局。

    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创新地推出“一站式”绿色创业服务模式。针对兴寿、崔村等“一花三果”种植户和民俗旅游户集中的镇街,组织晨光担保公司和北京银行深入村(社区)和企业开展“一站式”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现场申报评审,现场服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联合,建设农民创业实训基地,举办创业提升培训班、跨区交流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培训、指导和跟踪服务。

    今年,昌平区新开办绿色就业经济实体128家,促进606名城乡劳动力实现“签合同、保工资、上保险”的正规就业;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笔共747万元。

    仅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期间就促进周边镇村2500余名农户就业增收,带动周边草莓观光采摘收入1.58亿元、民俗旅游收入0.9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打造“四化”基层就业服务平台

    1月份,回龙观镇社保所出现5张新面孔,郝晶晶就是其中的一人。作为村级就业服务专职工作者,上岗之前,郝晶晶有着长达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就业政策不仅学得快,上手也快。每天接待几十名业务办理者,得心应手。功底扎实了,社保所将安排她与11个就业服务站对接,承担起社区就业综合管理工作

    今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区镇两级出资,昌平区试点村级就业服务专职工作者,首批40人走进了8个试点镇(街)。这40人,平均年龄仅为31岁,75%以上人员学历均是大专以上,50%以上持有人力资源等资格证书。“以往村(社区)的就业服务大多是由村官、社工、村委会干部兼任,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建立村(社区)一级的专业化队伍,有利于进一步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工作的专业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基层就业服务队伍的力量也更充实。”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今年,8个试点镇就业工作指标任务都推进较好,基础性工作也较往年做得更扎实、质量更高。”

    2015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瞄准基层平台的机构实体建设、四维梯队建设、数字平台建设和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基层平台的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实现了人力社保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村(社区)延伸。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队伍建设方面,全力打造以社保所工作人员和就业服务专职工作者为主力,以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基础,以村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和大学生村官为辅助,“两专、一协、一促”的专业化“四维梯队”基本实现,全区公共服务人员达1448人。瞄准持证上岗培训,建强社保所人员队伍,共252人通过了全市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鉴定,102人取得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社保所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6%

    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自主研发了“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服务系统”、“昌平就业网”和“昌平区就业保障直通车”LED信息发布平台为主体的“一采集、两发布”全媒体数字信息管理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向基层站所延伸。目前,该局已建立全区29万城乡劳动力动态管理信息库,实现了城乡劳动力信息实时动态管理。

    就业服务及就业服务平台的优质化,有力地保证了昌平区就业工作的推进。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就业18567人;截至目前,关键性定量指标基本符合充分就业区的评价标准:全区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户籍城乡劳动力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单位就业率保持在75%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数据点击

    ※组织 2494人参加山区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1144组织等级技能培训1077人;

    ※新增14人获得教授级工程师职称。截至目前,昌平区共37人通过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评审。

    ※截至9月,昌平区以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为核心,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老年保障为辅助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已经达到21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万人次。

    ※作为全市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的3个试点区县之一,四季度起,在区人力社保局、区妇联等7家启动区级试点。

    ※劳动合同两率实现双增长。其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9.4%,续订率为94.9%。(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