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教改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
发布时间:2015-12-04 16:29 作者:LUPA

来源: 中国江苏网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以需求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支持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制度不断完善。10月29日,省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协商讨论,曹卫星副省长到会通报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以及省政协有关专委会分别发言,委员们分别就建立国家级权威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校企合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医卫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明确发展定位服务社会需求

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8位工匠“8双劳动的手”缔造的神话。工匠们高超娴熟技艺的完美展示,引发了全社会的敬佩和思考,对职业教育发展也是极大鼓舞。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有力地服务了群众多样需求、产业升级需求、企业发展需求。目前,我省中、高职在校生分别为98万、66万人,现有中职学校386所(含技工学校126所),高职院校83所。民进江苏省委建议,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舆论引导,鼓励更多优质生源进入职业学校,营造全社会对劳动、对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和支持。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立足经济社会实践。社会希望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既肯动脑又能动手,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目前学生的培养质量令人担忧。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建议,进一步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让专科层次教育的毕业生不仅具备创造技能,而且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一导向,要采取编写以实训为主的教材用书、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培养“双师型”高端师资队伍、完善专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加强衔接贯通实现系统培养

我省还没有本科层次的交通运输类大学,本科层次交通运输类相关专业相对较少,既不能满足产业对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中高职学生渴望进入本科深造的愿望。一些委员在深入调研后认为,目前,我省只有约30%的中职学生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就读。纵向贯通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建议按照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思路,强化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动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和条件好的高职院校升本,建立与普通本科规模相当的应用技术学院(大学),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高校毕业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这种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委员们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江苏作为教育大省,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如省属公办的38所高职院校中,有15所为国家示范骨干性高职院校、20所为省示范性高职,但中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不够畅通。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认为,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教衔接中的引领和中坚作用,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管理机制,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推动整体创新机制的衔接。

围绕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衔接,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建议,在切实规范中职、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招生规模,真正形成中职学校向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向应用本科型院校输送毕业生渠道的贯通。

完善校企合作提高认证权威

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加强校企衔接,解决学生就业出路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民盟江苏省委认为,我省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柔性要求多,刚性规定少,配套措施少,尤其缺少经费来源及投入保障制度。企业则由于政策保障缺失和利益驱动的影响,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动力和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建议围绕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等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义务、责任,实现校企合作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改进职业教育治理体制模式。组建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本地区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另一方面,激发合作活力,支持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学徒制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校企合作,关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政策落地生根。民建江苏省委建议,要尽快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政策,明确企业办职业院校依法享受的相关政策,允许企业办院校按照一般事业单位独立核算,将企业办学资产予以界定。对企业承担社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用地给予划拨,专地专用,不得改变用途。同时,鼓励民办职业院校开展非营利性办学试点,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购买服务的机制,确保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院校享有同等地位。

民办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省工商联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培育一批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信誉好的民办职业教育院校,形成与公办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和支持一批办学有特色、有影响、专业强、信誉好的民办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联办职教中心和公办职业院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依托行业和企业,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办学新格局。

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需要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社会认可的国家级权威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多年来,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80%以上,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但一些地方向学生提供的职业技能认证服务质量参次不齐,认证模式长期不变,不能与时俱进,更不符合企业对高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民革江苏省委建议,建立类似注册会计师、律师执业资格、医师职业资格认证模式的国家统一的或者全行业统一的权威性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做到分级分类认证、证书与文凭挂钩、互通核心课程等。

坚持学以致用培养专门人才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致公党江苏省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师资力量不足、农业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有所脱节、联合推进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农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现代化,农业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真正实现经验型传统农民向技能型现代农民的转变”。建议要建立稳定的现代农业职教师资队伍,针对现有师资水平偏低的问题采取过渡性政策,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使其中大多数人达到相应学历水平;改进现代农业人才培训模式,紧密结合新型职业农民需求,力求通俗易懂、简洁实用、便于掌握,真正把农业职业教育办实、办活、办出特色;整合涉农教育培训资源,紧跟现代农业发展,充分体现农业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和为农服务特色。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卫生资源特别是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卫生人力资源的基础就是医疗卫生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医疗需求快速释放和增长,卫生人力资源供求矛盾凸显。同时,我省多数村医没有接受过系统医学职业教育,年龄老化,专业知识落后。农工党江苏省委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引领、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建立适宜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筑牢“健康江苏”的基础。朱筱毓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