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打通“关节”,汇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5-12-30 15:36 作者:LUPA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创新。这就要求广泛激发企业创新潜力、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潜力、市场转化科技成果潜力,汇聚创新创造能量,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是我省深入推进调转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加快新动能成长的现实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近期在谈到机器人产业发展时曾提出“机器人之手”的问题:工业机器人实际上是没有手的,人们一直希望能够发明一个廉价的、通用的“手”。这番话尽管谈的是机器人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上的具体问题,但其揭示的普遍性趋势和规律,对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的潜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解决“机器人之手”的难题,就要适应下一代机器人“与人共融”的发展趋势,通过机械、生物、信息、控制等各领域的学科交叉、技术融合来实现。放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规律即可看出,以技术的交叉融合促进产业的联动发展,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的成长潜力和综合效益所在。目前被认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无人驾驶、3D打印、储能技术等产业都是不同领域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的成果。

  顺应这一发展大势,我省“4105”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和产业突破的难点所在。平板显示产业在我省蓬勃发展,而柔性显示是这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大势,但这需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融合发展作为支撑。 3D打印目前已经在省内取得“点状突破”,但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仍是“卡脖子”环节。

  突破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首要的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把重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作为根本取向,持续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技术演进和产品的迭代开发中积蓄研发力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积小胜为大胜。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正得益于对这一产业创新路径的执着坚守。同时,还需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的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通过科研体制的创新,打破阻止创新要素汇聚的制度和观念屏障,广泛调动资源和力量,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新突破。

  王天然院士谈到的“机器人之手”是“廉价的、通用的”,这是市场对机器人产业技术进步提出的新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面向重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需求。但需求导向却时常被体制机制所束缚。位于合肥的某研究所拥有一项新型的人体安检仪技术,这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股权激励政策难落实等原因,新技术难以产业化。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真正做到市场有需求、研发快响应、成果能转化,才能催生持续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