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中小制造业:借力“互联网+”冲刺“中国制造2025”
发布时间:2015-07-31 16:30 作者:LUPA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毛振华

       记者采访发现,中小制造业界普遍认为,在人力成本上涨及互联网驱动下,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主要体现为智能化发展,“机器换人”在所难免。企业要摒弃观望等待情绪,抓住当前“互联网+”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抢占“中国制造2025”先机。

“机器换人”将成趋势

“从原材料成本集中上涨,到财务成本集中上涨,再到如今人力成本集中上涨,从这些年发展历程来看,装备制造业势必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抵御外在影响。”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舟的一席话,表达了多数制造企业的感受。

大型展会是行业发展趋势的“晴雨表”。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一届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记者发现,参展的1200家企业中,1/4为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量大的码垛、装卸、焊接等领域。展览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几乎都主打“智能化”“自动化”产品。

参展商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展会上发布了3款新产品。公司负责人说,去年展会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轴通用型机器人由于自动化性能突出,赢得了数百万元订单。今年3款新产品主要瞄准冲压领域上下料环节,市场需求大。

在人力成本上涨面前,越来越多企业钟情于借助工业机器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报告称,由于大力推动汽车和电子工厂自动化,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其它国家。

“中国正在从机器人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导梅江平分析认为,我国生产机器人的厂家约500家,相关工业园区40多个,今年预计机器人产量达1亿2千万台。他认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过程,将带来巨大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需求市场,大量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将崛起。

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基地总经理顾少军直言:“‘机器换人’必然伴随原有一线就业岗位的减少,新就业岗位产生乏力。回顾发达国家昔日的工业化进程,曾经使工人大量失业,提醒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预案,未雨绸缪,有效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矛盾。”

转型升级需摒弃观望情绪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不愿意抛弃眼下仍有微利可图的传统制造。专家认为,这需要相关部门为企业转型提供信心与制度保障。

郭玉玺认为,过去以收入减去成本的制造业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原有模式不但无助于刺激技术改造更新,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现在主要赢利点在售前预订、售中配套和售后服务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这也是国外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

大邱庄镇曾经依靠钢铁加工业让农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记者在当地采访了解到,随着钢铁行业跌入“寒冬”,大部分企业仍旧“拼资源、高消耗”,微利运营。工艺设备落后,产品档次偏低,更加影响了盈利能力。

“开展转型升级,短期看大邱庄镇的经济数据可能会下降,但从长期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不能犹豫!”大邱庄镇镇长孔繁明说,“我们对全镇398家传统钢铁制造企业分类改革,推动管材深加工、金属制品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研发拓展等手段转型升级,对长期经营不善、污染高、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淘汰、关停、搬迁处理。”

核心技术缺失对制造业的羁绊,许多企业深有体会。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市场总监张雷说,我们部门的主打产品光纤激光切割机是2009年从国外引进再研发的,由于国内光源技术还不成熟,功率普遍偏低,所以这一核心部件仍需从国外引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群慧提醒,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在全球的大范围推广,有可能使“中国制造”在不率先掌握核心技术条件下,原有优势逐渐弱化。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要认识到这不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复和回归,而是通过寻找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加快突破先进制造技术,以驱动制造业发展。

“中国制造2025”需“互联网+”助力

在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良性催化的情况下,制造企业负责人大多对互联网融合制造业充满期待。

郭玉玺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不谋而合,都是围绕制造业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充分调动起来,制造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同时,希望3D打印能在这股智能化浪潮中走进工厂,让生产变得更有效率,更个性化,生产成本能因此降下来。

徐工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张启亮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工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的工业2.0时代,还未踏入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工业3.0时代。中国制造业应借助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转型契机,大胆尝试“弯道超车”。

制造企业有一种共识,在“中国制造2025”勾勒出制造业未来10年发展蓝图中,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而要想实现智能制造,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直接的推动力。

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制造业不能在互联网时代落下脚步。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制造企业负责人谈得最多的话题。

全国智能制造发展联盟秘书长刘功效建议,在互联网帮助下,国内制造业需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智能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构建快速响应、精准管理、柔性制造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用新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理念来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对于“智慧工厂”建设,专家认为,要掌握“三个平衡”,即预算与需求的平衡、技术与需求的平衡、管理与需求的平衡。注重投入前的规划,要在文字、二维图纸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同时,为达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应注重对旧设备的改造及利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